器材介紹——拖航水槽(二)

熱騰騰的(?)水槽二次介紹出來囉~
繼上次文學味的陳教授的介紹之後,我們訪問到了水槽的管理人:劉宣宏學長,今天就由學長來告訴我們更多關於水槽的東西吧!
如果想來
看水槽,記得陳教授說的「什麼都不要亂動」喔!

*****

Q:想請問學長關於水槽的基本資料?

A:水槽全長170米,可以用來做實驗測試的部分長155米,寬5米,水槽一端有一斜坡之外其餘皆深3.5米。

Q:目前水槽有進行那些實驗?

A:目前系上的實驗大致有五大類:

  • 深度照明(深度)
  • 水下載具(深度)
  • 深水工程(深度)
  • 造波實驗:可造出不同的頻率、波高,適合用來實驗波浪發電
  • 船模實驗

    (1)阻力實驗

    (2)自推實驗

    (3)螺槳單獨實驗

    (4)艉跡流實驗:了解船模後面的流場分布狀況

    (5)油墨實驗:測試表面流場

    (6)耐海性實驗:較少見的實驗

Q:水槽目前有遇到哪先困難點嗎?

A:歐日混合的問題。水槽軌道是屬於日系的,硬體設備是從台大學來的,但台船的船模及試驗方法則是歐系的,當兩者要組合起來使用實就碰到很多困難。日系的工業就是十分精細,而歐系的是把維度放大,誤差就會縮小,兩者都有好處,但麻煩點就是船模過大就顯得水槽不太小,造成潮壁效應及堵塞效應(blockage effect)就是船模往前衝會把水也往前帶,前面的水量增加產生阻力這樣就產生誤差,這就是目前歐日系混合下所造成的最大困難

Q:學長對於水槽未來有哪些努力方向?

A:大概就是商轉吧!因為目前得水槽基本上都是用來做教學用途,屬於教學水槽。而未來希望可以朝向商業水槽來努力,也代表作出來的實驗數據要更加準確。除次之外,現在的船越來越注重節能減碳,需要符合節能指標EEBI,所以未來的船模工作量應會增加。

Q:水槽目前有哪些合作對象?

A:國內的合作對象較少,像是嘉宏,還有台北的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,前身叫做聯合船舶設計中心。還有台船,目前還在努力中,已經有做了六年的測試,明年是最後一年測試,也就是最終審核水槽的硬體設備還有實驗技術的穩定性基準度,如果能夠通過審核,我們的水槽就可以取代他們在歐洲水槽的工作量,而國外較少合作廠商,這也是未來所需要努力的目標,像是剛剛所說,中國也已經有許多水槽,是我們最大的競爭對象,與中國競爭就是要擔心他們的低價策略,要如何走出我們自己獨特的方向,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。

Q:關於水槽,學長有沒有那些想對學弟妹分享?

A:如果學弟妹不排斥傳統工業—造船工業,其實是大有可為,因為這一方面的工作比較沒有大起大落,如果對於實驗比較感興趣的話,也可以善加利用。因為像現在台大、海大的水槽幾乎都沒有在用了,一方面是因為造船專業的教授難請,有經驗的造船人才都比較願意投入業界,但長期待在學界的造船人才學校又看不起,所以學界的人才很缺;另一方面是因為,維護需要花費極大的時間成本以及經濟成本,要長期維護其實相當不易。

*****

大家是否對水槽更加的瞭解呢?
造出一條船之前,需要透過許多的實驗來測試其性能
對造船業來說,水槽可是不可或缺的實驗器材呢!

那們,就敬請期待下一次的介紹吧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killsSNAME666 的頭像
    SkillsSNAME666

    成功大學系統與船舶機電學系_系學會學術部

    SkillsSNAME6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